成果评价

率先在国内实现了评价结论的“可追溯、可查询”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等4项科研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8.05.21

浏览次数: 844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4个项目 anli.jpg

  2018年5月20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新濠天地在线在成都依据科技部《新濠天地app》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完成的“强耦合复杂非线性高空舱环境模拟测控关键技术与应用”、“基于需求导向的航空发动机试验信息共享关键技术及应用”、“民用航空发动机高性能、长寿命双级高压涡轮关键技术”项目,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与重庆永进重型机械成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完成的“航空发动机压缩部件试验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据悉,此次评价会的专家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空气动力试验基地高超中心研究员刘伟雄,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高丽敏,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张葛祥,西南科技大学教授吴亚东、张华,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郑宏等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强耦合复杂非线性高空舱环境模拟测控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创新了航空发动机进排气压力环境非线性建模方法,突破了国内大口径轮盘式调节阀(DN2000)和大口径蝶阀(DN3000)可压缩流流量特性工程应用技术难题;国内首次实现大口径、大流量特性的高精度稳定性控制(有效调节范围5°~65°,流量范围5kg/s~300kg/s,压力稳态控制精度±0.1kPa);提出了高空舱环境模拟强耦合复杂非线性系统高精度仿真方法,研制了高空舱环境模拟控制硬件在回路仿真系统,建模精度优于5%;研制了高精度压力控制系统,解决了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典型试验工况点进气与排气强耦合控制难题,降低调试成本50%,确保调试试验一次成功;项目技术难度大,创新点突出,成果显著,已在多型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中得到验证,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项目总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大口径、大流量蝶阀的高精度稳定性控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基于需求导向的航空发动机试验信息共享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基于先进的复杂流程数据管理技术和网络信息映射技术,采用了设计、装配、试验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动态信息管理模式,研制了航空发动机试验数字化平台,形成了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试验参数规范行业标准;首次开发了集航空发动机设计数据、试验数据、实物数据为一体的PLM管理系统,实现了航空发动机设计、制造、装配、试验一体化协同,有效支持航空发动机研发,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效率;项目技术难度大,创新点突出,成果显著,目前已在624所设计、装配、试验等部门应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和重大的社会效益;项目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民用航空发动机高性能、长寿命双级高压涡轮关键技术”项目针对机匣温度与变形协调设计难点,基于可控热变形原理,国内首次实现了对双级高压涡轮间隙的主动控制,突破了高压涡轮高性能、长寿命的设计瓶颈;突破了民用双级高压涡轮气动高升力先进叶型设计技术,叶片数比美国GE公司LEAP-X发动机减少13%(轴向长度相当);创新了民用高压涡轮三维流动控制技术,在全尺寸部件性能试验中得到验证,涡轮效率达到0.915;实现了先进的简支结构双级高压涡轮盘心进气、变形控制技术,减少了转子间振动耦合,全尺寸涡轮性能试验验证全工况振动值小于1g,设计点振动值小于0.2g;采用大扩张角高低压涡轮间过渡段设计技术,研制的高低压涡轮间过渡段静压恢复系数达到0.51(GE90为0.48),解决了高低压涡轮的性能匹配;项目技术难度大,创新点突出,成果显著,已应用于CJ-1000AX发动机高压涡轮部件研制,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航空发动机压缩部件试验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针对无人机/弹用航空发动机、先进变循环航空发动机、民用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等压缩部件研制需求,首次研制了新型高转速变负载悬挂式齿轮传动装置,提出了双涵道组合式压气机复杂流场测试方法、高压力宽温域排气节流组合调节方法、多参数匹配调节控制方法等多项先进试验方法,已在国内多型发动机型号研制和预先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项目技术难度大,创新点突出,成果显著,提升了航空发动机压缩部件试验设备的承试能力和试验技术水平,为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预先研究和型号研制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等4项科研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评价报告查询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