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评价

率先在国内实现了评价结论的“可追溯、可查询”

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科研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8.12.15

浏览次数: 1251

宇航空间机构的悬吊法微低重力模拟关键技术及应用 anli.jpg

  2018年12月15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新濠天地在线在北京依据科技部《新濠天地app》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完成的“宇航空间机构的悬吊法微低重力模拟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据悉,此次评价会的专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工程师周志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嫦娥三号、嫦娥四号、首次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研究员贾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空间站大机械臂总设计师、研究员胡成威,清华大学教授褚福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陈殿生,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马飞等组成。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邓宗全及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杨晓宁出席会议。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建立了多自由度宇航空间机构的场-力等效转换理论模型,提出了“单吊索恒拉力+转矩补偿”的星球车整车三维低重力模拟方法、“多吊索恒拉力”的空间机械臂三维微重力模拟方法,为实现宇航空间机构的悬吊法微低重力模拟奠定了理论基础。发明了一类具有三自由度质心随动功能的补偿力施加机构,解决了无法向航天器内部施加补偿力的问题,同时解决了试验对象三自由度姿态变化带来的质心位置随动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微低重力模拟方案的可实施性。发明了双层大跨度大惯性吊点水平跟踪技术,解决了跟踪系统主梁惯性大、跨度大、变形复杂所造成的控制精度低、响应速度慢的难题。实现了30m´30m跨度40t主梁上的吊点水平主动高精度跟踪,10m长吊索倾角控制精度达0.16°。发明了主被动复合式高精度恒拉力控制技术,解决了恒拉力控制系统精度低、拉力跟踪滞后的问题,恒拉力控制精度达到99.5%、系统控制带宽可达5Hz。该项目从2010年开始,先后应用于试验七号卫星机械臂、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月球车的微低重力模拟,成功地保障了以上型号任务的地面总装、测试和试验任务;还应用于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火星车的功能和性能测试。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七自由度大型空间机械臂的地面高精度三维微重力模拟测试,以及月球车和火星车的单吊索、大范围、高精度整车低重力模拟测试。具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该项目解决了宇航空间机构悬吊法微低重力模拟的多项核心技术,为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撑条件;总体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社会效益显著。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宇航空间机构的悬吊法微低重力模拟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评价报告查询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